华侨工业园:清远中部崛起大引擎
位于清远华侨工业园内的时代皮具制品有限公司吸纳了当地数千名劳动力。
◇2008年8月,肩负着清远中部经济崛起和推动华侨茶场改革发展重任的清远华侨工业园成立。凭着创业激情和不懈努力,园区在机器的轰鸣中稳步崛起。
◇华侨工业园提出“两年打基础、三年大变样、四年大发展、五年大跨越”的目标。今年初,落户于该工业园的佛山顺德(英德)产业转移工业园被认定为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6月又被评为全省十大重点产业转移园之一。
◇到目前为止,驻园企业达155家,合同投资金额达227.62亿元。全园建成投产企业35家,目前在建项目有43个。2010年全园工业总产值为58.9亿元,增幅151.7%,工业增加值15.56亿元,增幅99.5%,前三季度全园完成工业总产值85.59亿元,同比增长202.9%;完成工业增加值18.56亿元,同比增长152.52%。
◇清远“十二五规划”中,华侨工业园位置显著,“中部产业片区也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以华侨工业园为主体带动相邻工业园区的建设”。站在新的发展阶段,基于已有的发展基础,华侨工业园正在考虑实现新一轮的发展,以此带动清远的中部崛起,朝着建成可持续发展的“宜工、宜商、宜居、宜乐”现代生态产业新城迈进。
工人:门口就业,工作可以更快乐
时值午餐时间,记者来到位于华侨工业园的时代(英德)皮具制品有限公司。在该厂食堂,记者看到许多工人正排着队等待就餐。已经打到饭的工人则三五成群坐在一起吃饭,吃完饭的工人则在桌子上玩着扑克。食堂的背后是一间间房间,上面写着“医务室”、“阅览室”、“电脑培训室”等,不时有工人进进出出。这完全颠覆了记者对于工厂古板苦闷生活的传统印象。
在“电脑培训室”对面的草地上,一位工人躺在草地上悠闲地晒着太阳。记者与之搭讪了解到,他叫余爱荣,湖南衡阳人,妻子是英德人,他们有一个6岁的儿子,9月份到此工作。余爱荣走过很多地方,做过很多份工作,对于现在的工作,他表示比较满意,“每周可以休息一天,周六上班有加班工资,一个月的工资有两千多,而且离家里很近,方便照顾家人”。
由于工厂的人性化管理,记者采访发现,在园区有着许多当地工人,他们已经习惯在工厂工作,而且感觉在这里上班很快乐,很多工人表示会一直在这里工作下去。
据悉,英德市有人口108万,富余劳动力近20万。如今华侨工业园已经成为东华镇甚至英德市的一个就业基地,时代(英德)皮具制品有限公司行政部经理邵业铭告诉记者,公司现在有6000多人,目前工人中有九成是本地工人,工人工资最高的可达每月7000元,每月2000多元工资的工人达七成。工厂的二期建成后,将需要1万多人。
据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陈茂奕介绍,以前确实担心能否招到这么多人,现在看来不用担心了,英德本地的劳动力现在源源不断地涌入了园区。园区的成立,为当地发挥了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解决了近二万多闲置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成为当地人就业的好渠道。
企业:转型升级,这里是个好平台
年初,落户于华侨工业园北区的佛山顺德(英德)产业转移工业园年初被认定为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6月又被评为全省十大重点产业转移园之一。
如何利用产业转移的机遇来实现园区的大发展?华侨工业园管委会班子一致认为,承接产业转移不仅是帮助企业进行空间布局的转换,更重要的是给转移的企业提供一个产业升级、技术升级的优良平台。
广东奥克莱电源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专业蓄电池生产企业,由珠三角转移至此,通过转型升级,如今已经走上了集约化发展的道路。
该公司负责人指着车间的机器介绍说,通过淘汰旧设备,现引进的生产设备采用意大利、加拿大等目前世界一流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实现环保节能清洁生产,并形成完善产业链。以前一个车间需要2000多人,现在只需要100多人,等其他项目建完,本来需要两万人生产的现在只需要两千多人就已经足够。不仅是技术、工艺的升级,产业也随之转型升级。记者看到,该公司一条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建设,从传统电池到太阳能电池转型变化,促使该公司走上一条符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绿色之道。
而类似的企业,在园区还有很多,它们并非是简单的转移,而是借机升级,可以说是华侨工业园企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大大提高了入园项目的质素。
落户园区内精细化工产业基地的广东翔鹰化工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油漆、树脂等产品,占地面积100亩。与惠州的旧厂房相比,英德新厂兴建之初,便充分考虑企业的转型升级问题,投入大量资金配套环保设施,50%以上采用进口生产设备。计划将生产包装桶、储罐等上下游产品,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10亿元。
陈茂奕告诉记者,在引进企业过程中促进了企业的升级转型,加快了企业的技术改革与创新,有力提升了基地园区与企业的整体竞争力。这其中与园区从招商引资转变为招商选资有很大关系。今年初,园区审度发展形势,明确提出“两比两优一核准”的招商准则,即比投资强度和亩产值,比税收和生产力的贡献,优先考虑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方向项目,严格核准土地使用,做到集约用地。
园区:加强配套,2亿元建五星级酒店
配套推动发展,提升园区形象。在发展实践过程中,园区管委会一致认为,要想实现长远发展,一方面必须要立足当前,引进优秀企业;另一方面必须要着眼长远,做好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客运站建成后,我回衡阳就方便了,直接从这里坐车就行。”虽然在工厂工作,余爱荣对客运站建设亦十分关注。
出行是众多投资兴业者关心的问题。记者在工业园区看到,位于园区内的长途汽车客运站如今正在建设中,预计今年底可试运行,明年将全面建成投入使用。据了解,该客运站投入使用后,将成为一个重要的中转站,经京珠高速的客运车都将经过这里,大大提高园区的人气,为园区与各地之间的人才交流及物流输送搭建互通平台。
对于这个客运站的建立,园区管委会和园区的企业都对之抱有很大期望。该项目不仅为工业园的广大劳动者提供了一个便捷的流动平台,更为工业园建设“现代生态产业新城”提供了交通保障。
在做好出行的同时,园区正在兴建一家五星级酒店,作为一家旗舰酒店,该项目占地80亩,计划投2亿元,集住房、饮食、娱乐、商业、休闲为一体。据了解,该酒店建成后,将会为园区的发展提供更为完善的配套设施,为在此经商或务工人员提供悠闲、惬意的生活环境。
道路改变区域形态,提振投资信心。因此,园区不断加大“三横四纵”主干道路的建设,目前已全面完成6.5公里道路建设,S252、S347线等多条道路扩建正如火如荼建设中。
此外,变电站、污水处理厂、精细化工生活配套小区、分布式能源站等设施有的已建成,有的正在建设中。公共基础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有效提升园区发展水平.